衬PO反应釜
19/11/27 14:11:11
化工机械设备及管材在应用中常常触碰液体或汽态腐蚀物质 ,化工防腐显得格外重要。但因为介质特殊的腐蚀性 ,现阶段未有质优价廉兼适合的原材料用于生产制造 防腐材料及管材。橡胶衬里防腐是保护金属设备及管件的一种传统而可靠的方法。因为其与众不同的耐化 学浸蚀和物理学物理性能 ,现阶段仍是较靠谱和运用广泛的一种保护性的原材料。
衬PO反应釜里的橡胶具有许多金属材料所不能及的耐腐蚀性 , 以及在多种介质 (包括高温下的浓磷酸和浓酸酸 )中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和低渗透性。此外 ,它还有噪音小、设备结构简单和价格低廉的特点。橡胶衬里防腐技术虽然很成熟了 ,但由于它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,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 ,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。其中较为普遍的衬胶容器有塔类、沉淀、池、贮罐、容器、滤水器、染色槽、漂白槽、酸洗槽、 镀锡槽、镀镍槽、镀铜槽、计量槽、反应釜、槽车以及 化工用的管道和配件。橡胶衬里可在常压下用 90℃以上的热水进行 低温硫化 ,也可在室温空气中进行自然硫化。因此 , 可用于保护大型设备和结构复杂的设备 ,因为这些 设备的衬胶都无法进行硫化罐硫化。 橡胶衬里具有耐磨性及良好的耐冲击性 ,可有 效防止矿石、煤炭、焦炭、碎石、砂子和磨蚀性浆料等对设备的磨损。因此 ,橡胶衬里广泛用于: 泵汲腐蚀浆料的泵类零件 ,矿业用球磨机、管磨机、粉碎设备、料车、搅拌桨和搅拌锅等机械设备 ,输送磨蚀性材料的管道、喷砂机等。
衬PO反应釜橡胶衬里的材质选择
制备橡胶衬里使用天然橡胶、合成橡胶均可。我国目前用于化工防腐衬里主要用天然橡胶。 随着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 ,用于化工防腐的合成橡胶品种数量正在迅速增加。
天然橡胶和二烯烃合成橡胶 天然橡胶和二烯烃类合成橡胶 (主要指顺丁橡 胶、聚异戊二烯橡胶、丁苯橡胶 )可通过调节硫磺用 量制备成硬质胶、半硬质胶和软质胶。目前制备衬里主要选用天然橡胶。
1、硬质胶 硬质胶配方中硫磺用量 30~50份 ,其高度的化学交联使硬质胶衬里具备高度化学稳定性 ,在多数情况下 ,稳定性大大超过同种胶的软质胶衬里。硬质 胶衬里的透气性低 ,可用来防止腐蚀性气体和易挥 发物对设备的侵蚀 ,同时 ,硬质胶还具有高度的耐天 候性 ,其衬里与金属的粘接强度很高 ,所以硬质胶至 今仍是化工设备较可靠的防护材料。 硬质胶衬里较宜使用温度为 0~ 65℃,玻璃化温度在 0℃以上 ,低温下对碰撞、冲击和振动敏感 ,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。此外 ,由于硬质胶和金属的线膨 胀系数不同 ,在低温下 ,橡胶失去弹性 ,会因橡胶的 膨胀系数比金属大 ,导致应力集中而拉裂橡胶层 ,使 粘着的完整性遭到破坏。因此 ,硬质胶不能用来保护 在振动和冲击下使用的设备 ,也不能用于温度波动 范围大或在 0℃以下使用的设备。实际应用中 ,若在70~ 80℃温度下使用 ,硬质胶衬里的使用寿命通常 可达 5年以上 ;当温度升高到 85~ 95℃,则使用寿 命仅 2~ 3年。
2、软质胶 防腐衬里用软质胶 ,配方设计原则与普通胶料的一样 ,含硫量通常为2~4份。 软质胶衬里适用于温度变化大和有冲击振动的场合。由于天然橡胶硫化胶贴合粘着牢固 ,收缩率低 ,对酸、碱、盐比较稳定 ,应用较广。天然橡胶软质胶衬里接触机械或其它的磨蚀 ,如受到硬颗粒物料的磨损时 ,表现出优异的 耐磨性。这种衬里常用来防护稀的酸、碱、盐和具有 磨性的矿浆 (砂子、碎石和泥土 )对设备的侵蚀 ,使用 温度范围为 - 25 ~ 75℃。
3、半硬质胶 半硬质胶胶料中硫磺含量为 10~ 30份 ,其性能在硬质橡胶和软质橡胶之间。多用于温度变化不十分剧烈和无严重磨损的场合。长期使用温度为25~ 75℃。
详细介绍
|
|
衬塑三通 |
衬塑弯头 |
|
|
衬塑反应釜 |
衬塑离心机 |
|
|
衬塑塔节 |
|
注:△优 ○可用 ×不适用
介质 |
浓度% |
温度℃ |
|
介质 |
浓度% |
温度℃ |
||
20 |
100 |
20 |
100 |
|||||
无机酸 |
|
|
|
溴酸 |
10 |
△ |
△ |
|
硫酸 |
0-50 |
△ |
△ |
|
浓 |
○ |
○ |
|
|
50-75 |
△ |
○ |
氯酸 |
<20 |
△ |
△ |
|
|
75-90 |
○ |
× |
|
>20 |
△ |
× |
|
|
>95 |
× |
× |
次氯酸 |
|
○ |
○ |
|
发烟硫 |
|
× |
× |
高氯酸 |
10-15 |
△ |
○ |
|
硝酸 |
0-30 |
△ |
△ |
|
30 |
○ |
|
|
|
30-50 |
○ |
○ |
|
70 |
× |
|
|
|
50-70 |
○ |
× |
氟硅酸 |
<30 |
△ |
|
|
|
>70 |
× |
× |
|
浓 |
△ |
△ |
|
硝酸蒸气 |
|
△ |
△ |
氟硼酸 |
|
△ |
○ |
|
盐酸 |
<38 |
△ |
△ |
氯磺酸 |
|
× |
△ |
|
|
>38 |
○ |
○ |
王水 |
|
× |
× |
|
磷酸 |
<85 |
△ |
△ |
混酸 |
|
△ |
× |
|
|
>90 |
○ |
× |
有机酸 |
|
|
× |
|
氢氟酸 |
<50 |
△ |
△ |
甲酸 |
<50 |
△ |
|
|
|
>70 |
△ |
○ |
|
100 |
△ |
△ |
|
氢溴酸 |
<50 |
△ |
△ |
醋酸 |
0-10 |
△ |
○ |
|
|
>50 |
○ |
○ |
(乙酸) |
|
|
△ |
|
氢氰酸 |
|
△ |
△ |
|
10-30 |
△ |
|
|
亚硝酸 |
|
△ |
× |
|
30-70 |
○ |
○ |
|
亚硫酸 |
|
△ |
△ |
|
70-冰 |
○ |
○ |
|
亚硝酰硫酸 |
|
× |
|
醋酸蒸气 |
|
△ |
× |
|
碳酸 |
|
△ |
△ |
醋酊 |
|
△ |
○ |
|
铬酸 |
0-30 |
△ |
× |
丙酸 |
<60 |
△ |
× |
|
|
40-50 |
○ |
× |
丁酸 |
|
× |
△ |
|
硼酸 |
|
△ |
△ |
丁烯酸 |
|
△ |
× |
|
砷酸 |
|
△ |
△ |
月桂酸 |
|
△ |
|
|
硅酸 |
|
△ |
△ |
脂肪酸 |
|
○ |
○ |
|
硒酸 |
|
△ |
○ |
软脂酸 |
|
○ |
○ |
|
硬脂酸 |
|
○ |
○ |
|
>50 |
× |
× |
|
|
11 |
△ |
△ |
苯二酸(酞酸) |
|
△ |
○ |
|
油酸 |
|
○ |
○ |
苯二酸酐 |
|
△ |
△ |
|
|
浓 |
○ |
× |
盐酸 |
|
△ |
△ |
|
亚油酸 |
|
○ |
○ |
单宁酸(酸) |
|
△ |
△ |
|
乳酸 |
|
△ |
△ |
水杨酸 |
|
△ |
△ |
|
乙酰丙酸 |
|
△ |
△ |
苯醋酸 |
|
△ |
|
|
乙醇酸 |
|
△ |
△ |
苯磺酸 |
|
○ |
○ |
|
双乙醇酸 |
|
△ |
△ |
甲苯磺酸 |
|
× |
|
|
一乙氧基丙酸 |
|
△ |
|
氯甲苯磺酸 |
|
△ |
△ |
|
过醋酸 |
|
△ |
|
苯酚磺酸 |
|
△ |
|
|
氯醋酸 |
|
○ |
× |
醌磺酸 |
|
△ |
△ |
|
二氯醋酸 |
|
△ |
|
抗坏血素 |
|
△ |
|
|
三氯醋酸 |
|
○ |
○ |
维生素(C) |
|
|
|
|
氨基甲酸 |
|
△ |
△ |
烟酸 |
|
△ |
△ |
|
氨基醋酸 |
|
△ |
△ |
苦味酸 |
|
○ |
× |
|
草酸(乙二酸) |
|
△ |
△ |
|
1 |
△ |
|
|
丙二酸 |
|
△ |
△ |
苦味酸(溶液) |
10 |
× |
|
|
丁二酸 |
|
△ |
|
甘油磷酸 |
|
△ |
△ |
|
(琥珀酸) |
|
|
|
甲基硫酸 |
|
△ |
△ |
|
马来酸 |
|
△ |
△ |
碱及氢氧化物 |
|
|
|
|
苹果酸 |
|
△ |
△ |
氢氧化钠 |
0-20 |
△ |
△ |
|
酒石酸 |
|
△ |
△ |
|
>20 |
○ |
○ |
|
谷氨酸 |
|
△ |
△ |
氢氧化钾 |
0-20 |
△ |
△ |
|
已二酸 |
|
△ |
○ |
|
>20 |
○ |
○ |
|
葡萄糖酸 |
|
△ |
△ |
氢氧化铵 |
30 |
△ |
○ |
|
柠檬酸 |
|
△ |
△ |
磷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苯甲酸 |
|
○ |
○ |
碳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甲苯基酸 |
<50 |
○ |
○ |
硅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(烷基酸) |
|
|
|
硼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氢氧化铵 |
100 |
△ |
△ |
过硼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氢氧化钙 |
|
△ |
△ |
氯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氢氧化镁 |
|
△ |
△ |
亚氯酸钠 |
|
○ |
|
|
氢氧化钡 |
|
△ |
△ |
次氯酸钠 |
|
△ |
○ |
|
氢氧化铝 |
|
△ |
△ |
(C/125%) |
|
|
|
|
氢氧化铁 |
|
△ |
△ |
|
|
△ |
× |
|
盐 |
|
|
|
亚硫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铵盐 |
|
|
|
亚硝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硫酸铵 |
|
△ |
△ |
碳酸氢钠 |
|
△ |
△ |
|
硝酸铵 |
|
△ |
△ |
硫酸氢钠 |
|
△ |
△ |
|
磷酸铵 |
|
△ |
△ |
亚硫酸氢钠 |
|
△ |
△ |
|
碳酸铵 |
|
△ |
△ |
硫代硫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过硫酸铵 |
|
△ |
△ |
硫氰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偏磷酸铵 |
|
△ |
△ |
磷酸二钠 |
|
△ |
△ |
|
氯化铵 |
|
△ |
△ |
磷酸三钠 |
|
△ |
△ |
|
氟化铵 |
|
△ |
△ |
氯化钠 |
|
△ |
△ |
|
氟化氢铵 |
|
△ |
△ |
氟化钠 |
|
△ |
△ |
|
硫化铵 |
|
△ |
△ |
溴化钠 |
|
△ |
△ |
|
硫氰酸铵 |
|
△ |
△ |
硫化钠 |
|
△ |
△ |
|
硫代硫酸铵 |
|
△ |
△ |
氰化钠 |
|
△ |
△ |
|
醋酸铵 |
|
△ |
△ |
铬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钠盐 |
|
|
|
重铬酸钠 |
|
△ |
△ |
|
硫酸钠 |
|
△ |
△ |
硼砂 |
|
△ |
△ |
|
硝酸钠 |
|
△ |
△ |
铁氰化钠 |
|
△ |
△ |
|
亚铁氰化钠 |
|
△ |
△ |
溴化钾 |
|
△ |
△ |
|
氟磷酸钠 |
|
○ |
○ |
碘化钾 |
|
△ |
△ |
|
氟硅酸钠 |
|
△ |
△ |
硫化钾 |
|
△ |
△ |
|
甲酸钠 |
|
△ |
|
氰化钾 |
|
△ |
△ |
|
醋酸钠 |
|
△ |
△ |
碳酸氰钾 |
|
△ |
△ |
|
戊酸钠 |
|
△ |
△ |
重铬酸钾 |
|
△ |
△ |
|
苯甲酸钠 |
|
△ |
△ |
硫代硫酸钾 |
|
△ |
△ |
|
水杨酸钠 |
|
△ |
△ |
铁氰化钾 |
|
△ |
△ |
|
酒石酸钠 |
|
△ |
△ |
亚铁氰化钾 |
|
△ |
△ |
|
谷氨酸钠 |
|
△ |
△ |
甲酸钾 |
|
△ |
△ |
|
二苯基磺酸钠 |
|
△ |
|
醋酸钾 |
|
△ |
△ |
|
钾酸 |
|
|
|
铝盐 |
|
|
|
|
硫酸钾 |
|
△ |
△ |
硫酸铝 |
|
△ |
△ |
|
硝酸钾 |
|
△ |
○ |
硝酸铝 |
|
△ |
△ |
|
碳酸钾 |
|
△ |
○ |
碳酸铝 |
|
△ |
△ |
|
氯酸钾 |
|
△ |
△ |
氯化铝 |
|
△ |
△ |
|
溴酸钾 |
|
△ |
△ |
氟化铝 |
|
△ |
△ |
|
碘酸钾 |
|
△ |
× |
氯氧化铝 |
|
△ |
△ |
|
铬酸钾 |
|
△ |
△ |
明矾(钾铝矾) |
|
△ |
△ |
|
亚硫酸钾 |
|
△ |
△ |
硫酸铵铝 |
|
△ |
△ |
|
过硫酸钾 |
|
△ |
△ |
硫酸铬铝 |
|
△ |
△ |
|
高氯酸钾 |
|
△ |
△ |
镁盐 |
|
|
|
|
次氯酸钾 |
|
△ |
|
硫酸镁 |
|
△ |
△ |
|
硼酸钾 |
|
△ |
△ |
硝酸镁 |
|
△ |
△ |
|
过硼酸钾 |
|
△ |
△ |
碳酸镁 |
|
△ |
△ |
|
高锰酸钾 |
|
○ |
○ |
氯化镁 |
|
△ |
△ |
|
氯化钾 |
|
△ |
△ |
柠檬酸镁 |
|
△ |
△ |
|
氟化钾 |
|
△ |
△ |
钙盐 |
|
|
|